1月3日,深圳万科接管建设部物业的第一天,昔日站岗的身着警服的战士由身着万科制服的保安代替,进门的人都要出示证件,连部长们也被拦住。
再看,楼前车辆有序,楼内窗明几净,就连水磨石地板也被清洗一新,呈现出40年前的本色。
人变了、环境变了、管理变了、体制变了,是万科带来太多的变化和冲击。
建设部是我国物业管理的主管部门,时常要求各地物业管理要现代化,要适应新时期住房改革的需要。可原来建设部大院自己的物业,却像那幢修于50年代的办公大楼一样,散发着古老、陈旧的气息。大院内乱停乱放、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、乱贴乱粘随处可见,怎一个“乱”字了得。也难怪有些地方干部,背后“戳脊梁骨”说,先管好你们自己的大院再来管我们。
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全国建设工作会上说,建设部连自己的大院都管不好,还怎样去指导全国的物业管理,建设部要首先从自己开刀,搞好物业,当好榜样。其身正,不令而从。于是,建设部排除阻力,请来了深圳万科搞物业。
万科来前、来后大不一样,建设部机关干部对环境的变化交口称赞,在一个清洁、有序的环境中工作,感觉真好。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在全国房地产会上,对万科的工作大加推崇:看不到人打扫,楼道却始终是干净的,连扶手上都纤尘不染;下班后,人一走,清洁工就来把办公室整理好,连部长办公室也不例外,而且其干净和规范程度不亚于国外大公司。
物业管理就像商品的售后服务一样,商品的售后服务不好,会影响到商品的销售,物业管理也直接关系到住房市场的启动。而我国的物业管理却十分薄弱,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,我国大中城市对物业需求很大,70%以上的家庭和机关需要各种服务项目,累计需要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,而目前的空缺超过1100万个。
建设部请来万科管物业,这本身是更新观念、重视物业的表现。相信,管物业的又亲历了物业管理后,看到了物业管理的效果和实力,更会加强物业管理,从而为把住房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贡献。
深圳万科早在10年前,就开始涉足物业管理,是我国最早从事物业管理的公司之一,对物业管理有丰富的经验,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化、规范化管理,如今他们又把这套制度用到了建设部的大院管理中。
去年9月开始,万科就对建设部物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,工作细化到了物业管理的每个环节,每个路口、每幢楼房、每个灭火器……甚至每棵树、每个垃圾桶都记录在案。并作出一张详细的物业管理图,标注出物业管理的每个信息和细节。他们还向用户发放了调查问卷,详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想法。
建设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东序说,看了万科管理,才真正体会到“物业管理是科学”的内涵,才深深地感受到那种定量分析的精细。例如,新添200个垃圾桶,绝不是“拍脑袋”、头脑发热瞎想出来的,那是在调查了垃圾量后算出来的,垃圾桶摆放在哪里,也是经过实地调查人流量后决定的。
建设部和深圳万科的第一期合同签订三年,目前,万科只接管了保安、保洁、绿化和小修理四项管理。据了解,日后建设部的水电、供热、道路、市政等多项物业管理也将交由万科管理。
我国后勤制度沿袭的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后勤制度,长期以来形成福利型、大锅饭、小生产型的封闭式特点,后勤人员缺乏竞争力,人浮于事,机构庞大。建设部业务部门人员编制才270多人,可后勤人员就有352人,加上临时工,就达到500人。
许多国家机关都一样,后勤部门人员多,专养闲人和懒人,而且还是“大懒吃小懒,小懒干瞪眼”,正式工不干活,临时工干活,管理不到位,就连临时工干活也是偷工减料。这样,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,工作效率低,架子却很大。办公室里的东西坏了,几天找不到人来修,还要上门求后勤人员来服务。有人说,后勤人员不是服务人员,是管事儿的“大爷”。
万科物业的进入,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和危机,也带来了服务的观念。建设部内的房管、维修等后勤单位也加强内部管理,学万科搞起了责任制,以改变工作作风,提高工作效率。
后勤机关的老机制和国家机关转变职能、提高效率的改革极不适应。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,后勤改革也提上日程。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了“后勤管理科学化、服务社会化”的改革思路。以后,国家机关的后勤管理,能进入市场的将进入市场,能走入社会的将走入社会。现在的后勤人员只有更新观念、改善服务质量、提高知识水平才是出路。